|
“根叔”之“遗憾”令国人动容
一些声音,如果不是发自内心,我绝不会去听;变成文字,我绝不会去看。但是,“根叔”发出的声音,我听了;变成的文字,我看了。
“根叔”,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做了9年,因为年龄原因,刚刚卸任。我不明白,年龄是个什么东西呢?如果“根叔”身体倍棒,65岁,算的了什么?再干它10年,又有何不可?有他这样的校长,一路走下去,10年之后,华中科技大学一定越来越光彩照人。
这个“光彩”,是指有着大学精神的“光彩”。在这样的大学里,有涂鸦墙,有自由之思想,有独立之精神。今日之“遗憾”越来越少,虽然10年后还可能有其他“遗憾”。
今天,“根叔”卸任,“遗憾”满墙。但是,这些“遗憾”,振聋发聩。透过它们,我们似乎看到了真正大学的影子:
?——学生们还不能能很好地面对过去与未来。原本,既要知道革命先贤辉煌而悲壮的历程,也要了解我们自己历史上的错误、丑陋、耻辱等等。如果大学生对国家过去的错误和痛楚多一些了解,他们就能知道对人的蔑视多么恐怖,个人迷信多么可怕;就容易理解民粹式民主的荒唐;就能知道道德在无约束的权力面前多么不堪一击!从而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义!
——大学生还没有健全的人格。有的同学逃避现实社会,让自己龟缩在虚拟的现实中;少数同学欠缺起码的公德;有的人把入党当成实现自己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也有人不自觉地成为别人或者某种权力的工具;凡此种种,当看到某些学生心灵田园荒芜的时候,心灵被役使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我们的人格教育是有缺陷的。
?——学校的风气还比较糟糕。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园。
——学校没能给教师足够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部分教师还缺乏像样的办公和实验条件;有一些青年教师收入低、压力大,有很多新进教师眼巴巴地盯着“周转房”;另外有些中老年教师为他们的工作量算计时,其体面和尊严几许?
再三品读“根叔”的卸任演讲,我们仿佛听到,他的“遗憾”何至于一个华中科技大学的遗憾,简直就是中国大学的遗憾!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呼号令人动容。正如有网友所言,心有余,作为校长,他试图壮大薄弱学科,试图让师生更有尊严,试图扫除校园官僚积弊……可这些或宏观或具体而微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却是不堪一击:上有无处不在的权力之手,下有盘根错节的利益,背后则是有如百足之虫般僵化的教育模式,在这种“存在缺陷”的大学治理结构面前,大学校长不得不为协调利益关系而奔波,不得不将所有的努力和精力耗尽在“无谓的微妙”之中。“根叔”在演说中说自己由天真而变成熟,呜呼!一任校长,从天真而成熟,看似个人的进步,但何尝不是教育的悲哀?
有人发现,在华中科大有两堵充满各式涂鸦作品的水泥墙,在学生与保卫处你涂我抹、你抹我涂之间不断“变身”。而经常在校内BBS里潜水,有时冒出头来约学生面谈的“根叔”,就涂鸦墙一事,看来是三缄其口,始终深潜水下的。其实,这件他告别时耿耿于怀的小事,关乎大学精神的构建。如果一个大学校长都这样憋屈,那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创新之品质的大学精神从何而来?
让我们感谢“根叔”,致敬“根叔”,怀念“根叔”,怀念所有为教育变革作出贡献和努力的教育家。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教育还有希望在。教育是个整体,今天的大学教育有着如此“遗憾”,中学教育呢?小学教育呢?难道“遗憾”还少吗?我们听说过中小学校长的“遗憾”在哪里呢?——实在令人无语,悲从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