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回复: 0

《转载》 龙之声经济观察(转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6 05: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转载自龙之声论坛http://bbs.lzszg.com
  中国部分:
  增长态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3日公布:11份官方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6.0,较10月份创下的14个月高点56.3下降0.3。非制造业PMI涵盖包括零售、航空、软件、房地产及建筑业在内的服务业。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公告中称,服务业分类指数为54.1,低于10月份的54.8。航空运输业、餐饮业、道路运输业等行业的新订单指数低于50。11月份服务业新订单指数由10月份的51.1降至50.3。不过,建筑业分类指数继续受到房地产市场走强的提振,由10月份的62.0升至63.5。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由53.7小幅升至53.8。整体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由51.6降至51.0,预示未来商业活动可能放缓。观察员认为,中国相对薄弱的服务业发展态势尽管有所趋缓,但总体势头还是不错的;令人担心的是,需要降温的房地产,一如既往地还在继续高烧,成为中国经发展的一大隐忧。
  另外,中国11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为51.4, 与10月份持平。11月制造业发展情况复杂,工厂业务活跃的同时,表现出未来疲软的信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看,中国11月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指数为51.4,增长速度与10月持平,优于市场预期。但同时,PMI的一系列关键分指数增长较弱,其中包括业务展望与新订单,就业率收缩。尽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速度稍缓,但因为担心出现资金浪费性生产、银行系统内产生坏账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再依靠大项目刺激投资。政府现在更倾向于市政交通、铁路等有针对性投资,采取向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改善政府效能等措施。这是结构调整的的正确方向。在观察员看来,制造业数据的疲软信号未必全是坏事,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收缩是令人乐见的;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就业率的收缩,在转型调结构的过程中,这是个掌握好节奏的关键性指标。
  GDP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在第三季度回弹。在经历了两个季度的缓慢增长后,同比增长了7.8%。但由于国内外需求表现不佳,预计第四季度表现会有所褪色。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12月3日表示,中国应该把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从今年的7.5%下调到7%,把重点放在结构性改革和风险防范上。祝宝良表示,短期内把经济增速保持在7%是合理的。他指出,防范行业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和房价上涨风险应该是明年宏观调控的重心。政府愿意容忍经济增速放缓,从而把重心放在经济的长期结构调整上,降低经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让消费对拉动增长发挥更大作用。接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马上就要召开,会上将要制定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12月3日表示,虽然今年年底之前中国出口仍面临阻力,但今年对外贸易总额将实现增长8%的目标。全球需求疲软、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都在影响中国出口形势。他说,来自其他新兴市场的竞争可能也会加剧。另外,广州交易会成交额同比下降3%也预示着未来前景不妙。今年1-10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6%,至3.4万亿美元。发言人称,今年1-10月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实现了稳健增长。来自欧盟的投资额同比增长22.3%,至64亿美元;来自美国的投资额增长12.4%,至30.4亿美元;来自日本的投资额增长6.3%,至64亿美元。今年1-10月,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77%,至970.3亿美元;10月份增长1.24%,至84.2亿美元。同期的对外投资总额增长20%,至695亿美元。其中有将近90%投向了矿业、批发零售、制造和建筑领域。对外投资这样的增幅和领域,很是令人鼓舞。
  房地产市场
  中国房价同比的涨幅已连续数月达到两位数。12月初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1月份中国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涨幅放慢,然而较上年同期的涨幅却又刷新纪录。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11月30日公布,11月份中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较10月份上涨0.68%,低于10月份1.2%的涨幅,而且是四个月以来环比涨幅的首次收窄。不过该数据还显示,11月份新建住宅均价同比上涨近11%,刷新了10月份创下的10.4%左右的纪录。
  今年开发商拿地十分积极,意味着未来有不少新地产项目开建。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前十大开发商总共豪掷人民币2,560亿元囤地,而去年全年的总额仅为人民币1,010亿元。
  与此同时,许多城市纷纷出台了新的购房调控措施。在杭州、厦门和沈阳,二套房首付比例从之前的60%上调至65%-70%。这些调控措施表明,地方政府仍将调控重心放在抑制投机上,同时也不会放松现有的调控政策。政府此轮抑制房价的调控行动已持续近四年时间。
  中央也有新的计划。在中央11月发布的中国社会、经济广泛改革蓝图中,就包括加快房产税立法的计划。政府认为,相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而言,房产税是一种更加可持续的措施,是一种遏制投机、引导楼市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不过不少反对者认为,在税负沉重的中国再次开设这一新税种,将进一步减少本就相对较少的社会福利、扩大政府掌握的资源,导致更为严重的失衡。
  受上述调控措施影响,消费者的预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有分析师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见顶,预计2014年全国范围内的房价涨幅将放缓至5%-8%。不过,在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现在还很难判断开发商购地规模增加的趋势,或政府调控的措施,是否足以抑制楼市的过热局面。
  关于房地产还有两件事值得关注。第一件事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发了一则报道,极为引人注目。央视称,2005年至2012年间,中国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应交而未交的土地增值税总额超过人民币3.8万亿元。与此同时,政府在这八年间实际征收到的土地增值税为人民币8,000亿元。报道援引中国科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务创新研究部部长康小明的话称,这件事,数额确实是太吓人了,如果能把房地产企业欠缴的应交未交的土地增值税及时足额地征缴回来,那么很多开发商的资金链应该就扛不下去了,这将使得他们利用闲钱炒高地价、抬高房价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第二件事是北京市政府宣布,计划于2013年、2014年提供足够建设7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的土地,销售均价将比同地段、同品质的商品住房价格低30%左右。这无疑是针对高房价的打击行为。然而观察员认为,这种制造两个市场、两种价格的政府行为,不但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严重干扰市场,产生新的问题。这个自住房的概念和之前的经济适用房多有相似之处,后者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反思,并很可能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房屋租赁市场建立和规范(包括政府保障性质的廉租房制度),特别是要做好保护租赁者权益的设计。如此,即能和房地产市场一起,尽快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目标。
  中欧合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30日结束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及访问中东欧国家行程,返回中国。此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可收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加强能源来源、减轻经济依赖风险等功效,是中国经济转型打开新窗口的重大举动。美国正在主导推动的TPP、TTIP有意排除中国,因此,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打破经济围堵之策。再有,以往中国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依赖过大,金融海啸出现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不稳定,中国调整贸易结构有其必要性,必须开拓新渠道,以分散风险,“丝绸之路经济带”正符合所需。
  中东欧国家都希望从中国获得“投资和融资承诺”,以启动因缺乏资金而长年拖延的能源和基建项目,而中国则希望将中东欧作为进入欧盟大市场的门户,同时对双边贸易和农业开发抱有兴趣。
  中东欧地区联接西欧、巴尔干市场并能延伸至独联体乃至北非市场,法律法规相对统一,中国在这里的产品能无障碍地进入这些市场。 中东欧眼下特别需要强化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通信等领域,中国则拥有相应的资本和技术,双方合作的现实性非常强。因此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均强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要产生“1+16远大于17的效应”。
  “1+16>17”至少蕴含两层深意。一是聚焦和示范效应。通过与中东欧这些中等经济体的务实合作,中国在资本与技术输出、跨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国际化与本地化等方面积累更多经验,凭借实力和诚意赢得口碑、打消疑虑,吸引更多国家与中国展开深层次合作。中国可以借助合作增强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融合力。
  二是扩展效应。李克强总理在参加领导人会晤时提出“坚持中欧共进、相向而行”,强调中欧合作应透明、开放、包容。中东欧国家是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并非对欧洲分而治之,而恰恰有助于推动欧洲的团结繁荣和均衡发展,有助于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而对世界多极化、文明多样化构成支撑。正如罗马尼亚总理蓬塔所言:“中国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欧洲,不过这样的欧洲只有在每一个成员国获得快速发展机会时才能出现。”
  在上合组织总理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深化成员国合作的六点倡议,包括加强地区安全和禁毒方面合作、加快道路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强金融合作、推进生态能源合作和加强人文交流。会议结束后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达成了各方对世界经济局势的清晰判断、继续拓宽在经济人文方面的交流、加强各组织成员国在农业、环保、海关、交通、应对自然灾害等多领域的深入合作等15项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西欧部分国家,与中国合作的势头同样在稳步发展。
  这方面英国的表现最为抢眼。英国首相卡梅伦12月2日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举行会谈时力促欧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英国政府说,中欧自贸协议每年单给英国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将高达18亿英镑(约合29.5亿美元)。当天,卡梅伦率贸易代表团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访华之行。这是卡梅伦第二次以首相的身份访华。他一直将扩大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贸易作为其外交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抵消欧洲贸易伙伴的经济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卡梅伦因去年接见达赖喇嘛而惹怒了中国政府,并为此受到了惩罚。尽管如此,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英国对华出口仍较2010年全年增长了20%。这使得英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卡梅伦转而撰文称,在深化中欧贸易投资关系上,英国具有独特的优势。卡梅伦说:“近期,中欧已就投资问题展开磋商,中国也在不断推进经济改革,因此,我希望制定一个新的长期目标,即在欧盟与中国之间促成一个雄心勃勃的全面的自由贸易协议;正如我在促成欧美自贸协议时所做的,我将动用自己一切政治力量来支持中欧之间每年可能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协议。”
  通过取消税率最高的20个行业的关税,英国出口商每年可节省约10亿美元。英国在这些高关税行业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包括汽车、制药、机械和电子产品等。这些行业的总出口值占到英国对华出口的36%。
  英国政府说,等到中国负责审批重大海外投资项目的有关部门签署了协议(这将是中国首次与欧洲伙伴国签署这样的协议),支持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中国对英投资规模将扩大。英国政府一直在试图吸引中国投资其基础设施项目,并取得了成果。11月,中国广核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将联手在英国西南部投资兴建两个核反应堆,这两家中国企业将总计持有合资公司30%-40%的股份。
  英国还努力把伦敦打造成为主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国工商银行在伦敦首发离岸债券,进一步增强了伦敦的这种地位。工行这次发行了20亿元人民币债券,是中国内地银行首家。20亿元的交易获得了总计85亿元的认购额。超额认购说明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务的需求强劲。
  两国商定在上海和境外允许人民币和英镑直接交易,使英镑成为第四种能够和人民币直接交易的货币。同时,中资银行将获准在伦敦开设分行。
  紧接着,渣打银行及中国农业银行12月2日宣布,双方将联手在英国推出人民币清算服务,这是中英双方取得的另一个重大成果。双方还将在中小及小微企业业务和支持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渣打集团表示,人民币清算服务的推出将进一步巩固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随时满足伦敦时区内的人民币结算需要,该服务还将增强伦敦的人民币流动性,从而为大型投资项目提供资金,并支持其他金融业务的发展。农行表示,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整合双方的资金和网络优势,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支持。
  此前,中国已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项目框架下授予英国800亿元人民币的配额。RQFII配额是中国为国际基金经理投资中国内地股票和债券市场开辟的最新渠道。这使伦敦成为了大中华区(即香港)以外首个获得这一配额的地区。
  中德合作也有进展。德意志交易所12月2日称,该公司与中国银行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在欧洲的发展,以及探索双方在所有服务方面的潜在合作。德意志交易所表示,双方的合作是欧洲和中国市场迈向更密切合作的重要一步。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迅速推进之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德意志交易所和中国银行而言是一种双赢。
  欧盟方面,在卡梅伦提出促进欧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之后,醋意十足的布鲁塞尔迅速回应称目前时机还不成熟。欧盟发言人甚至说,他们认为现在讨论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还为时尚早,欧盟应当首先与中国进行谈判,达成投资协议,之后欧盟可能会考虑是否在更长期内推进与中国的全面自由贸易协定。而事实上,欧盟最近同意开始与中国就放宽投资限制、加强市场准入展开谈判。
  欧盟目前正在与美国和日本等国就全面贸易协定进行谈判,近年来已经与加拿大和韩国达成贸易协定。今年11月,欧盟和中国在中国举行的一个峰会上同意研究最终进行贸易谈判的各种选择,官员们私下里说,即便是投资协议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部分原因在于如果允许中国企业加强对主要欧盟市场的掌握,在欧洲可能引发政治敏感问题。另外,欧盟12月3日证实,将继续推进对部分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商征收反倾销税的计划,从12月6日开始执行。这是解决一场数十亿美元的反倾销贸易争端方案的一部分。
  观察员认为,欧洲的金融与实体产业与中国有不可避免的长期竞争关系。然而现阶段欧洲要想实现尽早复苏,却必须借助于中国的力量。与美日的谈判能争取到什么实质性的利好,欧盟心里应很清楚。对于中欧贸易谈判,欧盟方方面面的各种消极表态,只不过是在被动态势下极力设法在谈判中提高要价。此外,制造贸易摩擦不但是双方竞争关系的具体表现,也一定会被欧盟拿来作为谈判的筹码。
  资本市场  
  首先看看股市的情况。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在表示“IPO没有时间表”,仅仅8天之后,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开启了新股上市的闸门。据悉目前已有760多家公司等待上市,其中有四分之三都是中小企业。受此消息影响,深圳证交所创业板指数12月2日下跌了8.3%,沪深两市400余股跌停。然而,沪深指数在权重股的强力护盘下仅仅下跌了半天。从2日下午开始,指数即开始企稳,并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中收复了失地。机构在本周数个交易日的主要任务就是调仓,资金从创业板大规模撤离的动作一目了然。
  应该说,《意见》的公布,有利空因素,也有利多因素。利空方面,除了证监会进一步降低了自己的公信力之外,还打击了本就不足的市场信心、进一步压制了人气回升,并给资金面状况带来负面的预期。利空影响究竟有多大,不能仅仅凭一周的走势下定论,而是要看接下去(特别是中国春节之后)2~3个月的关键期,A股市场能否真正扭转长期趋势,实现牛熊的转换。
  《意见》带来的利多因素无疑是长期的。
  撇开时机问题,通过重启已暂停13个月的新股上市,并批准发行优先股,中国已经为修复功能失调的A股市场迈出了第一步。过去几年来,尽管中国经济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增长势头,A股仍是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在中国这个封闭的市场,投资者历来对新股发行心存恐惧。新股的上市过程从来不是取决于市场因素,发行时间、筹资规模和募股价格都必须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市场需求面也因政府对海外资本的管制而受到制约。根据现有配额,海外资本的持股规模被严格限定在总市值的1.2%左右。但目前有迹象表明,这个限制将会被逐渐放开。中国将通过RQFII配额的方式逐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这一举措将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因为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以及长期投资者的参与,将有助于平衡此前过多的变化无常的散户对市场的影响。RQFII项目的基金经理能够完全自由地投资中国上市股票。他们可以自由交易,还能向从散户到大型机构的各种客户提供投资产品。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5日表示,10月份新批53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与9月份和8月份的审批额度变化不大,此举表明政府仍在积极吸引海外长线资金流入。外管局表示,10月份共有六家机构获得RQFII额度。
  原来的QFII项目迄今累计接到了逾240家机构的申请,投资总额达470亿美元。由于该项目限制更严,预计未来将逐渐失去市场青睐。因此,观察员提醒注意未来批出的RQFII配额的数量,这可以作为资本市场引进国外资金的一个重要度量。
  另一方面,证监会表示,将侧重于确保股票发行方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而其余的问题都要由市场来决定。这为营造一种更加理性的市场动能铺平了道路,减少了股票发行受政策意图的影响,而更多的取决于投资者的判断。
  此外,允许发行优先股对银行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样一来,银行就可以在不稀释股东权益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因此在沪市交易的四大国有银行的股票最近表现得尤为强劲。最显而易见的受益者还要数国内的券商。自几周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出了有关新股上市的改革信息以来,证券股涨幅巨大。港交所的股票也会在离岸市场获得追捧。优先股发行是中国监管部门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如果中国要建立一个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这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再来看看国债的表现。
  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11月底升至4.7%,创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收益率在之后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高位,较今年上半年的收益率高出逾一个百分点,而近期的经济增长前景和上半年相比相差不大。
  国债收益率上升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央行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导致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收紧。央行之所以要采取偏紧的立场,是因为中央正在推进经济改革,使经济摆脱对低成本信贷的依赖。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促使金融机构出售国债以筹措资金。另外,银行业过去在短期银行间市场借入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国债,从中赚取利润,但随着融资成本的上升,银行现在正在减少这种融资套利交易。从长期来看,也有理由认为市场利率将会上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很多人认为政府将会逐步取消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抑制了金融系统的融资成本。若取消这一管制,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借款人将面对更高且更不可预测的借贷成本。如果政府允许国民将存款转到海外,则会给借贷成本带来的更大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在近期公布的改革计划中呼吁中央政府承担多项新的责任,其中包括承担更多原本属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以及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网。这将导致政府赤字水平的提升,并导致利率上升。
  因此长期来看,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朝市场化改革方向的迈进,利率将会逐步上升,并由此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摆脱对负债投资的过度依赖。
  人民币国际化  
  德意志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称,预计今年离岸人民币外汇期权的日均交易量已达到70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时的700倍,代表过去3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80%,德银预计,未来几年,离岸人民币外汇期权及相关的离岸人民币外汇结构产品仍会继续快速增长。
  随着更多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连带使用人民币作贸易融资货币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人民币已取代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仅次于美元。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信用证和托收的使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的比率,已由2012年1月的1.89%,增至今年10月的8.66%,市场占有率排行第二。排行第一位的仍是美元,占81.08%,而欧元的市场占有率,则从2012年1月的7.87%降至今年10月的6.64%,排第三位。其中,最常使用人民币作为信用证和托收计价货币的五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德国及澳洲。人民币在全球范围显然已成为主要的贸易融资货币之一。
  人民币汇率
  国家信息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月2日发布的《经济信息绿皮书》预测,明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存在超调的风险,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强势升值的背后缺乏基本面的支撑。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计算,今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累计上涨了6.3%和6.6%,这种幅度巨大的升值背后,蕴藏着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危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表示,汇率超调就是说短期内汇率的波动调整过头了,超过了它长期稳定的、均衡汇率的水平。
  人民币最近几年一直是一种渐进升值的态势,明年有可能升值过头。根本原因就是人民币的基本面并没有好到足以支持一直升值的程度。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月1日到现在,从8.27左右升高到现在大概6.13左右,幅度很大。一旦美国开始削减QE,将会导致非美货币贬值、人民币的有效货币大幅度升值。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单边升值的态势,必然会出现汇率超调。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中国的外贸出口继续下降,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利。
  因此,要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适当增加它的弹性和灵活性。对市场的波动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控,防止国际热钱大进大出对人民币汇率造成扰动。长远来说,就是要调整结构,发展科技,转型升级,最终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此外,要扩大对外投资、并购和消费,设法把美元的外汇储备转换成真正有用的资源、资产、技术和商品,争取国际收支的平衡,可以有效防范外部冲击,减轻人民币汇率不合理波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http://hzqcys.com/zqc/552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